时政
财经
科技
虚拟货币
其他
登录
#AI 时代
关注
宝玉
3周前
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软件开发的黄金时代,又或者,是一个巨大的幻觉之中。 AI 一声令下,代码如瀑布般涌现,过去数周的工作量,如今在几小时内就能完成。我们痴迷于这种前所未有的“产出”速度,仿佛只要油门踩得够深,就能抵达任何目的地。 但这里有一个我们不愿正视的悖论:我们正以惊人的速度,奔向不确定的终点。 麦肯锡的报告和长达数十年的行业研究,像一面冷静的镜子,映照出一个尴尬的现实——绝大多数项目依然在预算超支、偏离目标的泥潭中挣扎。我们创造软件的速度,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验证它的速度。当代码的生产成本趋近于零,一个更严峻的瓶颈浮现了:我们如何确保自己没有在用更快的速度,制造更精致的垃圾? 这正是这篇文章试图引爆的认知奇点。它大胆地提出一个反直觉的论断:在 AI 时代,我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下一个加速器,而是一套精巧的“减速带”。 我们被“效率”的叙事绑架太久了,以至于忘记了软件开发的核心,从来都不是打字的速度。当一位产品战略顾问开始引述 90 年代的极限编程(XP)时,他并非在怀旧,而是在发出一个清醒的警告。他提醒我们,有些古老的智慧,在今天这个技术狂飙的时代,反而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意义。 比如,那个听起来像是效率“公敌”的原则——结对编程。从账面上看,它直接将产出减半。但这篇文章会引导你看到硬币的另一面:你用一半的产出,换来了一倍的共识、提前暴露的假设、更健壮的代码质量,以及一个持续学习的团队。这笔投资,在 AI 加剧混乱的今天,显得无比划算。 它引导我们直面一个根本性的转变:当 AI 将“写代码”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廉价,那么人类工程师的价值在哪里?答案不在于和机器比拼速度,而在于那些机器无法胜任的领域:沟通、反馈、简化、勇气和尊重。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,正是那句振聋发聩的宣言:“在小处慢,才能在大处快”。 这不仅仅是一篇关于编程方法的文章,它更像一则关于“数字时代的匠人精神”的寓言。它在提醒我们,无论工具如何进化,软件的终点,永远是人。在 AI 可以为我们提供任何答案的未来,最稀缺的能力,是提出正确的问题。 而极限编程,恰恰是那个不断强迫我们停下来,去追问那个终极问题的框架: 我们正在构建的东西,是正确的吗? 在点击阅读之前,请先放下对速度的执念。因为这篇文章将带领你重新思考,在 AI 时代,真正的“快”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#AI 时代
#软件开发
#效率悖论
#极限编程
#数字匠人精神
分享
评论 0
0
宝玉
1个月前
小孩子才做选择,成年人全都要。AI 时代编码能力仍然重要,只是侧重点不再是手搓 Leetcode,而是对代码的审美、品味上,能闻出来代码的坏味道。 代码是要运行要维护的,如果代码能力不行,是看不出来代码中的安全问题、性能问题,更无法在代码出问题时解决问题,这时候你怎么用提示词PUA AI 也不行的
#AI编程:自学or科班?新旧码农之争· 103 条信息
#AI 时代
#编码能力
#代码审美
#代码安全
#问题解决
分享
评论 0
0
Colin Wu
1个月前
AI 时代,利好新人和创业者,利空资深员工和中层管理,高管仍然不会被 AI 替代。 因为 AI,新人可以很快学习上手。因为 AI,创业者的效率提高,成本降低。虽然有 AI,高管的战略、管理、顶层关系沟通很难被取代。 最尴尬的是工作经验比较长的资深员工或者中层管理。工作很容易被使用 AI 的初级员工取代。 这个时代每个人可能都得思考,自己的工作会否被 AI 取代,如何不被取代,如何利用 AI 做得更好。
#AI浪潮:重塑就业,风险暗涌?· 105 条信息
#AI 时代
#职场变革
#新人利好
#资深员工挑战
#高管地位稳固
分享
评论 0
0
banboo
1个月前
我对快速把一个想法做成 App 已经失去兴趣,开始对把这段时间的十几个想法,挑一个好好打磨,再接着跑之后的流程。 这方法我从自己做生意就一直在用,先做一堆出来,看谁跑得好,然后停掉其它的,专心捧一个出来。这次再验证一下,看看这个方法在 AI 时代还灵不灵。
#想法验证
#AI 时代
#商业模式
#迭代优化
分享
评论 0
0
个人主页
通知
我的投稿
我的关注
我的拉黑
我的评论
我的点赞